清史稿/卷251
上嘉之芳勦賊鄰省有功,加兵部尚書銜。 十六年,遣參將蔣懋勳等敗賊玉山椒巖,山降。先是文生,鳳皆乞降,而鳳病死,其妻王玉貞籍所屬六萬八千餘人就撫,而精忠將林爾瞻猶擁眾石壟。之芳令懋勳等扼要隘,自以數十騎入寨,往撫慰之,爾瞻乃降
都御史
雍正元年(1723年)始,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,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。不加尚書銜 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。 參考文獻 編輯 孫文良,中國官制史,1993年,臺北,文津出版社。參見 編輯 中國古代職官 明朝官職表
曾國藩成功的三大原因
1860年清軍江南大營徹底敗潰后,加兵部尚書銜,授兩江總督,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。 從此,不但擁有兵權,而且掌握地方大權。 中國智慧之一
北京發現清兵部尚書墓碑 曾被雍正稱”名臣第一”
近日,在順義李橋鎮莊子營村出土一座墓碑,經市文物鑒定專家鑒定,係清代官員高其倬之墓碑,屬珍貴文物。 高其倬,清代官員,詩人。康熙三十三年進士,歷任雲貴總督,浙閩總督,福建總督,兩江總督,雲貴廣西總督,江蘇巡撫等職,並賞加太子太保,兵部尚書銜。
董衛國
董衞國(??-1683年),漢軍正白旗人。清朝政治人物。 初授佐領,累官秘書院學士。順治十八年,擢山西巡撫。康熙四年,加工部尚書銜。十三年,改兵部尚書銜。[1] 「三藩之亂」起,抗擊耿精忠部於江西,屢敗叛軍,復率師征湖南,克靖州,沅州,鎮遠,平貴州有功。
二月河《康熙大帝一》- 好讀
﹂吳六一也忙出班跪倒。 ﹁朕將重用於你,現且賞你兵部尚書銜統攝部事,待朕後命。 ﹂康熙頓了一下又道:﹁可與杰書康親王,遏必隆共同會審鰲拜一案!﹂ ﹁臣領旨!﹂吳六一叩首答道:﹁臣還有下情,幕僚何志銘誅除反賊獻策有功,前遵詔命,已
高陽《燈火樓臺》- 好讀
通稱﹁軍門﹂,在軍隊裏很神氣;一遇見督撫就矮了半截,因為總督掛兵部尚書銜 ;巡撫掛兵部侍郎銜,都算是兵部的﹁堂官﹂,也都是提督的上司,一品的提督要受二品的巡撫的節制;而且正式見禮時,要用﹁堂參﹂的大禮。劉銘傳自命
清朝官職表
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1年1月16日 (星期六) 08:52。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,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。 (請參閱使用條款) Wikipedia®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;維基 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。
總督
總督是明,清兩代地方行政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種官職。 在清代,總督多被尊稱為督憲,制軍或制臺。總督一職最初僅是朝廷派往地方進行軍事巡查的虛職,到清代變成常駐地方的封疆大吏。 越南 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職官制度,設有總督一職。
鄂山
嘉慶元年,登丙辰科進士。歷官廣東保昌縣知縣,山西浮山縣知縣,甘肅會寧縣知縣,皋蘭縣知縣,甘肅安西直隸州知州,陝西邠州直隸州知州,陝西同州府知府,陝西西安府知府,陝西督糧道,河南按察使,陝西布政使,陝西巡撫(陝西布政使署),兵部侍郎(坐銜),都察院右副都御史(坐銜), …